思想 观点

“节流”与“增效”,资本寒冬下中小企业的求生之道

 2019-04-10

先讲个很多人都曾看过的故事

 

古代有个富商年事高了,想从三个儿子里挑个接班人,于是决定搞个测试。

 

他将三个儿子叫到一所空房前,然后给每个人十文钱,说:“你们拿着这十文钱去集市,谁买的东西能将这间房填满,谁就能当家。”

 

大儿子想,十文钱也太少了,就买最便宜的东西吧。他逛了一圈发现最便宜的东西是稻草,于是他就买了十文钱的稻草。回家一试,发现连一半的房间都填不满。

 

二儿子带回来的是一堆棉花,棉花的体积比稻草要大,虽然因为价格贵些,没有买很多,但看起来比稻草要多。

 

轮到小儿子时,他默默关上了门窗,房间里一片漆黑,然后他拿出了刚买的火石和蜡烛,擦亮了火石点亮蜡烛,烛光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一算,火柴花了两文钱、蜡烛花了五文,十文钱的预算还剩下三文钱。


父亲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且不论小儿子是不是投机取巧,也不论这父亲的选择是否正确。从三个儿子的做法当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些关于预算管理的门道:

 

大儿子的想法很容易理解,资金/商品单价=商品数量。

他发现市场上单价最低的是稻草,那么同样的金额能够买到的稻草的数量就是最大的,然而数量并不意味着价值。

 

二儿子的想法和大儿子相似,但比大儿子多想了一层。

他意识到自己的目的是将房间填满,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体积,有什么东西看起来又大单价又不算太贵呢?于是就买了比稻草看起来更大的棉花。

他的想法无可厚非,只是他依然没能把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而小儿子的想法为什么值得称赞呢,我们来试着模拟一下他的想法:

第一,我的目的是什么?

——买东西把房间填满

第二,现在我有多少资金?

——十文

第三,达成目的的阻碍是什么?

——资本很少,靠购买商品的数量肯定不够完成目标;填满房间需要的东西要求具备本身有一定的覆盖性且成本很低甚至不计的特点。

 

于是他得出了结论:单靠十文钱购买的东西不够,所以购买的商品自身要能产生价值;能够填满房间的东西要具有延展性,而火石+蜡烛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实现效益的手段不仅仅是通过选择廉价的资源来压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最大化成本的价值。降本与增效并行,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资金限制,再多的稻草也只是徒劳的增加成本浪费资金,我们需要找到更优化的手段用有限的资金最有效的实现目标。


典型的例子是二战之后的日系制造业,在战后劳动力短缺、资金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下,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日本制造业不得不精研新招式。

  

应运而生的是被称为JIT的生产模式(Just in Time),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而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如今的资本寒冬之下,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大环境严峻的挑战,想继续吃上一口肉,节流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试想一下,自己的企业是不是有以下状况:

无谓的成本浪费无处不在;

常见的有维护流程失当导致的时间、人力、设备损耗;

采购方案不周导致的库存问题;

等等。

 

而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将这部分成本降下来,也是提高收益的方式之一,甚至在此基础上还能用现有资源获得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