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观点

财务人必读,手把手帮您揪出企业财报中的六大猫腻

 2019-06-18

投资者在看年报时,除了不要被年报的表面所迷惑,要分析观察和仔细研究年报的重点内容外,还要警惕常见的一些陷阱。

1、销售利润率陷阱

如果报告内的销售利润率变动较大,则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计或多计费用,从而导致账面利润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对于销售产品较为固定的公司,往往都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那么销售费用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所以出现利润率的大幅度变动,就很有可能是公司有意通过调整费用来控制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再结合股价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公司的政策,不难判断出公司的意愿。

2、应收账款项目陷阱

每一家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

3、坏账准备陷阱

通俗的说,坏账准备金就是假设应收账款中有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对方有可能赖帐,必须提前把这部分赖帐金额扣掉。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金比例应该根据账龄而变化,账龄越长的账款,遭遇赖账的可能性越大,坏账准备金比例也应该越高。

利用坏账准备金做假账有两种手段——第一种是多计,第二种是少计。少计坏账准备金很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增加利润,提升估值,便于操纵股价;多计坏账准备金则一般发生在经营情况恶劣的年份和更换领导。

4、折旧陷阱

在建工程完工后不转成固定资产,公司也就免提折旧,有的不按重置后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有的甚至降低折旧率,这些都会虚增公司的利润。

5、“其他业务利润”陷阱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操纵“其他业务利润”比操纵“主营业务利润”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觉。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可能深入调查某家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是不是伪造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一定的可能性——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严重不成比例,甚至是“其他业务利润”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它做了假账。

6、债务偿还能力陷阱

衡量一家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流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流动资产比上流动负债;二是速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速动资产(主要是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很容易变现的资产)比上流动负债。一般认为工业企业的流动比例应该大于2,速动比例应该大于1,否则资金周转就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不同行业的标准也不一样,不可以一概而论。

许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操纵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润,一方面维持债务偿还能力的假象,从银行手中源源不断的骗得新的贷款。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时刻记住:只有冰冷的现金才是最真实的,如果现金的情况不好,其他的情况再好也难以信任。

如果一家企业的流动比例和速动比例良好,现金又很充裕,我们是否就能完全信任它?答案是否定的。现金固然是真实的,但也要看看现金的来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更多内容可前往公众号“易磐科技”和“玩转全面预算”进行了解。